媒体中心
高考多年,我才明白这些道理
不再为考试纠结的多年后,
终于理解老师当年那句
“工作后,你们会知道,很多事比考试难得多”。
离开大学,回头看高考
才明白
这场万众瞩目的考试和之后的选择
是如此深刻的影响了未来。
当年以为分数最重要
现在看来懂得把握时间更重要。
一
高考过去好多年了,每当到了临近高考的时间,还是会感慨,如果自己当初没有写不完试卷,现在结果会不会不一样。看到别人发类似的消息,都羡慕他们处在这个阶段,正在全力为了未来而拼搏。
前两年我表妹高考,之前她做题写作业的时候一直很慢,在很多次考试上都吃了亏,别的同学已经做完了题,她还差很多没有做完。高三那年,她意识到如果不想办法改变现状,很可能对她高考不利。所以她在手上戴了手表,规定好自己做每道题的时间,到了规定时间没做到就先往后跳,至少把题看完,会做的比较有把握的先做,有剩余时间再回头来想其他的题。
一段时间以后,她做完一张试卷的时间明显缩短,虽然不能保证做完全部的题,但有把握的题目她都做了,分数自然也比原来高一些。
准确把握时间,能够帮助你顺利完成目标。
高考上每一分一秒都很珍贵,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能够助你顺利地完成考试,不至于手忙脚乱,甚至留下遗憾。这些你在高考前的漫长苦逼时光里,所修炼出的能力和素质,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。
二
我一直在想高考的意义是什么?
只是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?
我认为是掌握学习的能力。
我有个高中师妹,从成绩上来看不是个优秀的学生,每天趴在教室的角落里半梦半醒地上着课,有时在听力课上装模作样地戴着耳机把头埋在小说里,期末考试前两天靠着临时抱佛脚应付完考试。因此高考,也只是勉勉强强考上了大专。
直到前段时间的偶然见面,我几乎认不出来眼前这个身材苗条,朝气蓬勃的人是我曾经认识的那个人。因为喜欢读书和写作,大学课余时候,她就保持着每周至少读两本书看一部电影的习惯,每天记录大量的文字专注写字的梦想,还没毕业,她就已经成为了一名有专栏作家。为了保持身材,她一个月出现在跑步机上的次数不少于二十次。
她说,“高中时候浪费了太多时间,我已经失去了很多机会。现在我只想握住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。从高中里我带走的最宝贵的东西,是对时间的遗憾,它让我从此更珍惜时间。它告诉我,只要愿意学习,什么时候都不会晚。”

三
读书时学数学,我们知道了复利的厉害。工作后发现,时间的叠加效应就是复利在现实中的体现。
能充分利用时间的人,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人。
为什么这么说?大学四年,有的人无所事事、碌碌无为地捱日子,每天追剧、睡觉、打游戏,有的人学习、兼职、自主创业。前者自己不努力,你给他再好的环境都没用,但后者努力,让自己每天充实,努力学习新的东西,让自己见识更多。
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来太大差别,但时间一长,差异就出来了;而这些差异,可能就是带来最终差距的因素。
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、看抖音,是非常花时间的,而且这个时间花的神不知鬼不觉,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一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轻易地在滑屏中滑走。
我看到很多人的习惯是,稍微有点时间,就掏出手机开始滑屏,甚至完全是下意识的。
手机滑啊滑,一屏又一屏;时间哗啊哗,一天又一天。
四
梁实秋在《时间与生命》里说过这样一段话:
“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,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,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。
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,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。
因为时间即生命。
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,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。”
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打交道。每天西落东升的太阳,每晚从不迟到的路灯,习惯让我们更容易忽视它。但珍惜时间的人,每天坚持读书,学习,健身的人,每天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,更能清晰的感受到时间在身上发生的改变。
在这其中,钟表扮演着时间的见证者,钟表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仿佛时间的脚步声,时刻提醒着你别忘记它,别忽略它。
2018年6月20-24日
跟亲人朋友一起来深圳会展中心1、9号馆
参加深圳时间文化周
看钟表展、赏表、买表 、玩涂鸦、当手模
……
解析时间文化
共享时间艺术